前 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它渗透在中国人的行为、意识、思想、灵魂等诸多领域之中。同时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无数道德榜样和典范事例,有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基础医学院开办传统文化节旨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们能学以求真、学以向善、学以尚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本届传统文化节于2017年10月-12月举办,得到全校研究生、本科生的积极关注和参与,获得良好的反响。
学以求真——学术篇
讲座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医学习(主讲人:郑红斌 教授)

2017年12月13日下午,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医学习”主题讲座在15202举行。郑院长以中医学习二问开篇:“传统文化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中医经典在人才培养与学术评价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现在SCI当道,追求热点的研究风气下,我们又该如何学习中医,郑红斌院长以名老中医何任老先生与连建伟老先生所提的要求为例,“立大志,读经典,多临证,跟名师,学国学,有道德。”郑红斌院长提出中医学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1.中国传统文化,2.传统人文精神,3.医家文化修养,4.医学价值观念,5.医学思维方式。提醒广大同学们勿忘初心,随后郑红斌院长为我们举例详细解说如何学习传统文化以及如何科研选题完成毕业论文,如加强国学培养,强化素质修养,学习古代文学诗词歌赋,古代哲学如四书,诸子百家等,琴棋书画等等。
中医学习需要主体综合素质的全部参与,在学习中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优秀中医人才标准为标尺,严于律己,培养个人特长,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心态阳光,注重集体合作,努力成为中医事业的接班人。最后郑红斌院长衷心呼吁我们重视传统文化,开展刻苦认真的中医学习及研究,中医的希望在我们身上!一片肺腑之言,让我们再一次深刻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以及中医的发展都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
讲座二:仲景温病法要——隐藏在伤寒论中的温病治法(主讲人:许家栋 教授)
讲座三:中风理论流源与症治(主讲人:曹灵勇教授)



2017年11月18日-19日,“2017经典经方年会”在我校滨文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解码经方中的“温病”法,国内近百名经方研究者和学习者汇聚一堂,聆听众多学者的讲座,相互交流,为中医经典经方的发展共同研讨。许家栋老师是名经方家,多年来挖掘、还原张仲景经方医学体系形成“病机方机解伤寒”的独到心法,探明《伤寒论》六病开篇“辨”之玄机,形成严谨而丰满的经方病机方机辨证学术体系。曹灵勇教授是中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经典《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教学科研工作。
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著名经方家,经典经方学术体系带头人许家栋教授及其弟子等专家,以不同主题结合其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分享其临床实践经典经方中的心得体会。
学以向善——文化篇
讲座一:中医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主讲人:郑 洪 教授)

2017年12月6日下午,“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讲座在15202举行。我院的郑洪教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理事。郑洪老师带领我们回顾彷徨时代(五四一代)。从文化之变、制度之变、物质之变角度分析,以胡适治水肿、孙中山治肝、梁启超割肾以及当时各种废除中医政策为例,了解中医在当时社会的落寞。随着时代的变迁,以联系道医的阳神,中医的心主神明与西医的脑科学为例,探讨在文化背景下对中医的科学认识,发人深思,呼吁大家不可混淆不同体系内的概念。以科学的文化自觉,张扬中医的正知正信,即此次讲座的核心思想。郑洪老师的讲座给予在场广大中医学子们很多启发,也鼓舞了大家的志气——发展中医既需要继承和发扬,更需要责任和担当,我们任重而道远!
讲座二:茶,中国文化的符号(主讲人:楼淑君 副教授)



2017年11月29号下午,茶文化讲座在18202教室正式举办。此次讲座邀请到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茶艺裁判员楼淑君副教授。此次出席的还有国家评茶师、南宋点茶非遗文化继承人彭克荣先生。
首先,校三古茶社的同学为大家进行了茶艺展示。一杯绿叶清汤,散发出阵阵的幽香,淡淡的沁人心脾,获得的却是阵阵掌声。紧接着,楼淑君老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关于茶的文化:第一,茶的起源与饮用;第二,茶与我们的生活;第三,茶的种类与茶艺。同时现场有工作人员泡制绿茶请参加讲座的人品鉴。最后彭克荣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起源我国南宋时期的点茶艺术。了解茶文化,以茶为伴不仅仅是个人兴趣和生活方式,更是对历史的责任和传承。
讲座三:“《黄帝内经》核心生命观” (主讲人:贺娟 教授)

2017年12月6日下午,“《黄帝内经》核心生命观”讲座在15202举行。由贺娟教授主讲,她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经讲义》主编、卫生部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内经理论与实践》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巡讲团专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巡讲团专家,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科普专家,中央电视台《健康之·》栏目、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特邀专家。此次讲座贺娟老师从未病观——防病为先,整体观——天人合一,中和观——生病起于过用三个方面诠释《黄帝内经》核心生命观,通过解析原文,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与《黄帝内经》形象生动的联系起来,引得我们纷纷为贺娟老师的风趣幽默而吸引,见微知著,贺娟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其不同时期解读所得的不同感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学以尚美——艺术篇
演出:“抚琴亲吟、身微远志”远志古琴社专场演奏会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古琴演奏晚会在11月25号晚7点正式举行。此次古琴演奏“唱支山歌给党听”由我校“远志琴社”为我们带来,“抚琴亲吟,声微远志”为琴社创办初衷。《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红歌广为传唱,此次用古琴弹奏方式演绎,开头旋律充满深情和激情,可以感受到雷锋对党的热爱。本社团以古琴为主,太极、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辅,如同方剂中的中药配伍,君臣佐使,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首其中的深情—悲怆—激昂,让中华儿女产生强烈共鸣,此次红歌古琴演奏传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让后辈们更为珍惜今天的生活。演奏结束,赢得阵阵掌声。
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无数道德榜样和典范事例,有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通过开展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使同学们得以领略中国文化的风采,寻求真善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讲座:书法与人生(主讲人:方年根副教授)

2017年12月6日下午,“书法与人生”讲座在15202举行。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书法家方年根老师主讲。方年根老师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滨江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书法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讲座从林散之的语”学字就是做人,学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开篇,并分别介绍书法的概况,书体,书法的六大特征及书法的功能。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引经据典,带我们欣赏书法作品中的细节之美。还分享王献之的儿时练字趣事以及楷书四大家的作品特点等等,娓娓道来。书法的功能不仅是“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促美”,还能修身养性,甚至影响我们的事业。他以“任何教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鼓励我们在书法学习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继续努力前行。
随着岁尾来临,基础医学院第三届传统文化节落下帷幕。同学们在中医名师引领下体会黄岐真味,在传统艺术感染下感悟丰盈生活。大家感受先人贤士留下宝贵的文化在当代名师名家手中发扬与传承,在学习中体会对祖国医学的责任与担当。希望点滴的经典回忆,让同学们在研学上,在人生跋涉前行中,犹如星空的光点,指引灵魂和人生的幸福方向。